【智网文摘】人工智能将导致音乐业务损失数十亿美元

2024-03-17

20240315

来自委内瑞拉国民报(El Nacional)的报道:

原文参见:https://www.elnacional.com/tecnologia/la-ia-ocasionara-perdidas-millonarias-en-el-negocio-de-la-musica/#google_vignette

这是德国咨询公司Goldmedia上周五在马德里发布了一项研究结果:由于人工智能的产生,音乐产业在2023-2028年间将面临约25亿欧元(27亿美元)的潜在损失。

这项研究受到德国和法国版权管理协会GEMASACEM的委托,估计到2023年,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营业额将达到34亿美元。根据计算,到2028年,音乐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市场将增长10倍,年均增长率为60%,仅音乐市场就将超过27.55亿。在SGAE举办的“人工智能下的知识产权与文化产业”会议上,金媒公司首席执行官克劳斯·戈德哈默(Klaus Goldhammer)解释说,这意味着到2022年,该市场将达到全球音乐版税收入的28%。戈德哈默回顾说,尽管作品受到版权保护,但仍被用作人工智能生成模型的训练数据。因此,它们构成了市场起源和发展的基础,但作者和创作者并没有享受到这一增长的前景。他强调说,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一种薪酬制度能弥补人工智能为创作者带来的经济差距。

调查显示:64%的受访音乐作者认为,风险大于潜在机遇。同时,71%的人担心,由于人工智能的使用,他们将无法再靠自己的作品谋生。35%的受访者在工作中使用过人工智能技术,而在35岁以下的受访者中,这一比例上升到51%。按类型划分,电子音乐(54%)居首位,其次是城市/说唱音乐(53%)、广告音乐(52%)、制作(47%)和音像行业(46%)。

另一方面,43% 的人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开启新的创造形式。戈德哈默提到了甲壳虫乐队最近借助人工智能发布的歌曲等例子。他还强调了去年大卫·盖塔(David Guetta)克隆艾米纳姆(Eminem)的案例。此外,宠物店男孩(Pet Shop Boys)也表示,他们将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帮助和共同创造的工具。

调查显示,63%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有可能被用于歌曲创作和作曲的创作过程。但也有 58% 认为人工智能将用于录音、编辑和母带制作,44% 认为人工智能将用于歌曲的完整创作。

此外,还有一些工具可以用来预测一首歌曲可能取得的成功。加拿大公司 Hitlab使用其音乐数字细微差别分析工具将音乐曲目分解成 83 种不同的属性。

绝大多数音乐作者和创作者(约占 90%)在其作品被用于音乐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时,都要求得到认可和透明,并获得同意和报酬。根据报告引用的一项斯坦福大学的研究,目前没有一家大型开发商展现了足够的透明度。在满分100分中,得分最高的模型只有54分。不过,至少有一家开发商符合 82 项指标的标准,这意味着有改进的可能。

目前,有一些案件已经提交法院。音乐领域的首批诉讼之一是环球音乐出版集团(Universal Music Publishing Group)、ConcordAbkco Anthropic 案,该案于202310月提交。后者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,由亚马逊及其人工智能助理服务Claude支持。DEEPL这三家出版商对每件侵权作品的索赔额高达137800欧元(约合15万美元)。

 

编辑:杨修慧

校对:黄佳晟

 

本文使用Deepl 辅助翻译,内容服务于中拉科技互鉴,不代表平台观点,如有疏漏,欢迎指正。

 


智网互联实验室

实验室总部

 

地址:哥伦比亚考卡山谷省卡利市Calle 5 # 62-00, 圣地亚哥卡利大学7号教学楼6层22室

电话:+57 602 5183000 ext. 9208

邮箱:info@nuxlabs.org

微信公众号

天津工作站(科普基地)

 

地址: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1号7号楼4层

电话:+86 22 60216176

邮箱:info@nuxlabs.org

友情链接 :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 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  VR中国   中国计算机学会   中国通信学会   圣地亚哥卡利大学分站点